发布时间:2019-10-15 15:10:22
还记得营业大厅里噼噼啪啪的算盘声吗?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自助叫号的提示声。从高过胸口的栅栏柜台,到玻璃隔断的座椅窗口,从手写单据到无卡服务,从“拿现金东奔西走”到“一张卡片走遍天下”,从“便捷的银行卡支付”到“轻松的二维码付款”,再到“刷脸支付”,移动支付走进千家万户。
金融服务的变迁
今年60岁的退休“银行人”马女士到银行办理业务,刚走进大厅,工作人员便引导她到智能柜台服务区办理,不到3分钟时间所有业务办理完毕,让她很舒心。
“以前去银行办理业务,一进去满屋子都是人,甚至排队排到门外。现在来银行办理业务的人越来越少了。”马女士感叹。
“上世纪80年代,我们手工计算存款利息时,需要熟记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各档次和各时间段的利率。”马女士说,收钱、点钱、核对登记,然后交由同事做复核签字、盖章,登记分户账,最快也要十几分钟。进入上世纪90年代,电脑开始普及。为了尽快适应,银行规定,工作人员除了上班时间,都去学习电脑。
金融行业的发展
据悉,改革开放初期,我国只有一家银行——中国人民银行。1986年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逐渐形成,随后成立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。1994年先后成立了3家政策性银行。与此同时,城市信用社、农村信用社也经历了改革和发展。外资银行也逐渐进入中国。进入21世纪,外资入股中国国有银行,中国国有银行上市。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,银行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如今,互联网已渗透各理财领域。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,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买到各类金融产品,理财、信托、公募、私募、保险、期货……无比便捷。
“过去,人们的金融生活仅限于存取款,从早期的存款单,到后来的存折,再到现在的银行卡,金融工具越来越轻便,也越来越安全。”采访中,不少市民说。
现在,金融消费方式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而改变,网上银行,足不出户缴费一站式搞定;手机银行,可以无卡取款和支付;短信银行,可以查询各种金融业务往来。
金融消费是一方面,在投资理财领域更是如此。之前人们把钱存入银行,只为每年能赚个定期收益,唯一能与资本市场接触的,只有炒股。而现在,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增多,人们投资的领域越来越广。